|
|
|
|
|
|
煮豆持作羹, 漉豉以為汁。 萁在釜下燃, 豆在釜中泣。 本是同根生, 相煎何太急。 |
|
·
作者 |
·
註釋 |
曹植(西元192—232),字子建,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個兒子 |
1. 持:拿來。 2. 羹:北方人指有物共煮的湯,而湯是指熱水。南方天氣炎熱,平日喝涼水,故湯是有物共煮的熱水,羹是糊狀的湯。本詩煮豆作羹,是湯水而非南方人說煮成糊狀的湯,否則就不能隔水濾出豆汁。「持作羹」,一作「燃豆萁」。 3. 漉:過濾。 4. 豉:豆類的總稱。 5. 萁:豆梗,曬乾後用來作燃料。 6. 釜:釜是北方人的煮食用具,即南方人的煲。 7. 泣:形容豆在釜中受萁煎熬,比喻兄弟相迫。泣有慘痛的情狀,詩人用以比況自己的境遇,可見用字的佳妙。 8. 煎:煎熬。 |
·
語意 |
·
賞析 |
煮豆子正燃著豆秸,因煮熟豆子來做豆豉而使豆子滲出汁水。豆秸在鍋下燃燒著,豆子正在鍋裏哭泣。本來我們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,你為什麼要這樣緊緊逼迫呢? |
曹丕做了皇帝以後,對父親一直偏愛才華出眾的弟弟曹植總是心懷忌恨,於是要曹植在七步內作詩一首,無法完成的話就要殺掉他。曹植透過這首詩控訴兄長殘酷迫害胞弟的不義之舉,這是沉痛而又嚴肅的責問,他以「同根生」一語提醒對方,讓曹丕產生羞慚之心,也希望他能不再迫害自己。「萁」、「泣」、「急」一韻到底,且都是音節急促的入聲,表現了作者激憤的心情。 詩人運用擬人手法,生動地描寫了萁豆相煎的情形:豆梗在鍋底下燃燒,豆兒在鍋中被煮得「咕嘟咕嘟」亂響,彷彿在哭泣似的。豆兒本是無情之物,而詩人巧妙的賦予它人的思想和行為,與其說是怨恨豆梗那種殘忍毒辣的手段,其實是把自己備受殘酷迫害的處境委婉地表達出來。最後兩句,詩人借用煮豆燃萁一事直抒己見:萁與豆本來是同一根上長成,為甚麼豆萁燃燒煎熬豆兒是那樣的無情呢! |
·
備註 |
|
動畫欣賞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5Lqo7p5gMY 參考網站:大紀元文化網 |
|
網頁製作:圖具組王老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