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名:易水送別

 

 

 

作者介紹:

駱賓王(公元 626684後)與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合稱「初唐四傑」。他自幼聰穎、有文才,七歲即能寫詩,最廣為人知、並且口耳相傳的名篇《詠鵝》詩就是他七歲時的作品。在高宗儀鳳三年(公元678)時,他任御史,因上書論事得罪了武則天,遭到誣陷,以貪贓罪名下獄。第二年,遇赦而獲釋。武則天掌握朝中實權後,駱賓王對其深為不滿,幾次上書言事而不得用,反而貶官為臨海丞。他一直希望把武則天趕下台,但是始終沒有達成壯志。

作品賞析:

今天在易水河畔與你分別,不禁使我想起從前太子也是在易水送別荊軻的,當時荊軻怒髮衝冠,慷慨激昂的壯志,彷彿都還在眼前。然而,古時候的人雖然都已經不在了,今日的易水,卻依然這般的寒冷,荊軻壯烈的事蹟,也依然流傳千古。

戰國末年,荊軻要為燕國太子報仇,去秦國行刺秦王。他在易水河邊與送行者告別,唱出了千古不朽的悲壯詩歌:「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!」因此駱賓王在易水邊送人時,就自然想起荊軻赴秦的往事來。荊軻的壯志是何等慷慨英勇啊!但是,為什麼駱賓王在送別友人時,不是離情依依或叮嚀祝福,卻激起當年燕太子丹送荊軻入秦刺秦王的激昂情緒呢?因為當時唐朝由武則天稱帝,改國號為周,唐朝等於是亡國了,駱賓王在這樣的時代裡,何嘗不想挽回國運呢?於是,他用「以古況今」的筆法,抒發內心悲憤與感慨的心情!

這首詩在送別詩中開創出另一種局面。作者對被送者什麼話也不多說,也不直接寫出自己心中的情感,而是與讀者一同攜手直入歷史。

駱賓王的一生命運坎坷,對自己的種種際遇也深感不平,尤其對武則天的統治大為不滿,心中一直希望有機會復興唐朝。這首詩借懷古以慨今,將今、昔的易水送別融為一體,表達了自己的激憤之情,並暗示自己像荊軻一樣有不畏強暴、為正義獻身的精神「今日水猶寒」則強調了作者對今日艱難險惡環境的感受,更加反襯出作者決心的堅定和人格的偉大。

資料來源:

中國文學網:http://big5.chinataiwan.org/gate/big5/2006.chinataiwan.org/web

詩文鑑賞網站:http://big5.chinataiwan.org/gate/big5/2006.chinataiwan.org

唐詩『心』賞/文化出版社

好康相送:

詠鵝   駱賓王(七歲時作)
鵝鵝,曲項向天歌
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。

    
網頁製作整理:圖具組賴老師